close

每隔一段日子,我便須要傾洩心中的垃圾,心裡很明白回家以來這半年是療癒的必要休養。

哭泣、怒吼完後,針鋒相對的能量逐漸削減下來,取而代之的是愈來愈容易感到平靜的心靈。

最近很容易欣賞簡單的事物並感到喜悅,例如我會駐足於商店的木質讀書台前,靜靜觀看幾個小時,

即使雕工並不十分精美,卻仍舊吸引著我。通常讓我感到欣喜若狂的,並非事物的世俗價值,而是

沉醉在我、事物、與想像力三者優游共享的世界中。

木質讀書台上擺放著一本16開的藝術書籍,旁邊沏了一壺菊花茶,而我倚著稍稍腐朽的木窗框。。。多美的畫面。。。

文字、圖畫、音樂、想像力,大概是我這個活潑靈魂的主調,聞起來溫暖、感性又有點與眾不同。

記得國中的國文課有一篇《浮生六記》的兒時記趣:

 

一日,見二蟲鬥草間,觀之,興正濃。忽有龐然大物,拔山倒樹而來,蓋一癩蛤蟆也,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。余年幼,方出神,

不覺呀然驚恐。神定,捉蛤蟆,鞭數十,驅之別院。

 

大概就是這樣的童心,這樣的閒情逸致吧,當生活中只剩下想像力時,或許是難能可貴的體驗,也說不一定喔。

在查詢上述的兒時記趣資料時,另外發現了下半文,原來當年的編譯館並未收錄接下來的部分:

 

年長思之,二蟲之鬥,蓋圖奸不從也,古語云:「奸近殺。」蟲亦然耶?貪此生涯,卵為蚯蚓所哈,腫不能便,捉鴨開口哈之,

婢嫗偶釋手,鴨顛其頸作吞噬狀,驚而大哭,傳為語柄。此皆幼時閑情也。

 

此段解釋了蛤蟆被驅之別院後,作者的下場為何,他蹲在地上看太久,結果小雞雞可能被蚯蚓親到而腫起來了,因為古時相傳:小兒蹲地導致陽腫,

乃蚯蚓之「哈」所致,以鴨「哈」之可解。所以家裡的婢女就抓了鴨子來治療,結果不小心差點讓鴨子吃掉小雞雞,作者嚇得大哭,從此這件事傳為笑柄。

我個人覺得第二段比較有趣,第一段呈現了作者年幼時豐富的想像力,而第二段才是全文之趣旨所在,不過當時的編譯館大概覺得過於低俗,所以不選錄吧(?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lyrabbit3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